近年来,各类从国外进口的、色彩斑斓的“蝾螈”(缅甸称之为“ရေပုတ်သင်”,可理解为“水龙”)作为新奇的“口袋宠物”,正在缅甸的宠物市场上悄然兴起。然而,缅甸本土的环保组织和科学家们,正对此心急如焚,并发出紧急警告:请停止将这些外来宠物随意放生到自然环境中!
这种看似“慈悲”的行为,正在给缅甸脆弱的本土生态,带来两大致命的威胁。
致命威胁之一:看不见的“生化武器”
“这些外来宠物身上,可能携带我们看不见的病菌,这对本土物种来说是毁灭性的。”缅甸本土物种保护与鉴定组织(NSCI)的一位负责人解释道。
他举了一个真实而惨痛的例子:“一种名为 Batrachochytrium salamandrivorans 的致命真菌,曾由部分亚洲蝾螈携带,导致了欧美国家本土蝾螈的大规模死亡。这种生态灾难,在整个东南亚都可能重演。”
致命威胁之二:鸠占鹊巢的“生态入侵者”
“很多人养腻了,或者养不起了,就想着‘放生’了事,”这位负责人说,“但他们没有意识到,这些外来物种一旦在野外建立种群,就会变成可怕的‘入侵物种’,与本土物种争夺食物和栖息地,最终导致本土物种的灭绝。”
被推向悬崖的缅甸本土“龙”
事实上,缅甸本土的蝾螈物种,本已岌岌可危。
据NSCI统计,缅甸目前已知的本土蝾螈共有7种,包括云南蝾螈、东枝蝾螈、克钦蝾螈等。其中,东枝蝾螈(Tylototriton shanorum)更是全球独有,仅分布于掸邦东枝附近地区,是缅甸的“国宝级”生物。
然而,令人担忧的是,在这7种蝾螈中,只有云南蝾螈和东枝蝾螈被列入了2020年的森林法保护名录,其余5种仍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。
被当成“神药”的悲剧
除了外来物种的威胁,对本土蝾螈更大的屠杀,则源于愚昧的迷信。
一位野生动物研究者指出:“很多人,尤其是老一辈,相信蝾螈可以入药,能治疗小孩的‘小儿惊风’(သူငယ်နာရောဂါ)等疾病。因此,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专门贩卖‘蝾螈干’的生意,这是导致它们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。”
对此,NSCI的负责人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:
“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证明蝾螈有药用价值!但我们有百分之百的证据证明,它们有毒!”
他指出,许多本土蝾螈背部两侧的凸起,就是它们的毒腺。“别把小儿惊风治好了,反而把命给丢了! 为了人类和蝾螈双方的安全,必须全面禁止在医药市场上销售蝾螈!”
呼吁:
对于宠物主人来说,爱它,就请对它的一生负责,切勿随意放生。对于普通民众,请相信科学,拒绝购买和使用任何所谓的“蝾螈神药”。而对于有关部门,我们则呼吁,应尽快完善法律,将所有本土珍稀物种纳入保护范围,并加强对宠物市场的监管。
保护缅甸独特的生物多样性,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